客服
电话
手机扫码

首页> 资讯中心> 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共析 双平台协同育人共进


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共析 双平台协同育人共进

作者 :       时间 :  2025-03-28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省全域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南沙区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27日,南沙区成功举办“南沙区融合创新教学案例分享暨数字化教学平台应用培训”活动。活动由智慧教育与大数据研训室向黎主任主持,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基础教育广州市南沙区教研基地主办,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广州教育用品配置有限公司协办。我区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研员和学科教师共700多人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本次活动。



image.png




说课展示:数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创新融合


金隆小学美术学科王广进老师以《AI赋能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为题,整合了语文、科学、数学学科知识,指导学生通过AI绘图工具生成作品共绘“数字画廊”,引导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激发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image.png








南沙区滨海实验学校小学科学黄敏欣老师以《自制中华传统弦乐器 向声音说你好!》为题,融合科学、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创新性地将科学探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与文化自信。


image.png







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小学英语简雪莲老师的课例《AIGC+虚拟现实赋能非遗传承》使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I和AR工具打造了沉浸式英语学习氛围,在跨时空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image.png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学校初中语文周水平老师的课例《“人工智能”赋能,何能?》通过AI作文批改、虚拟场景创设为例,展现技术如何破解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人工智能“便利性”的二元对立。

image.png





专家引领:数字化教学实践的专业指导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杨明欢主任结合展示的课例内容及2025年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要求,从大赛核心要求、作品优化方向及备赛策略三方面做了详细指导。杨主任提出,参赛作品应严格遵循“对标对表”原则,即以课标锚定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平台功能整合资源,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十大场景”与“五类功能”;以评审指标规范创新,聚焦学科实效、技术赋能与数据素养。

image.png




培训筑基:数字化平台全域应用解析


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东芳何老师聚焦“国家平台+粤教翔云”的全流程协同价值,以“课前精准赋能、课中动态增效、课后数据追踪”为主线,解析双平台如何打破资源壁垒。东老师指出:“双平台融合课程”方案,旨在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

image.png




区域推进:共筑教育数字化实践创新标杆


科研与培训事务部韩董妮老师对全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提出工作要求:一是主动承担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应用与创新案例开发示范职责;二是通过“名师引领+学员协作”机制,建立季度推进计划,高质量生成典型案例。

image.png




本次活动以“技术共享、数据互通”为脉络,为南沙教育数字化擘画新路径——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校际资源壁垒,让优质课程全域流动,以数字平台和AI工具重塑课堂形态,推动个性化学习精准落地。未来,南沙区将以“技术普惠”为锚点,深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构建“资源互通-教学创新-教师成长”三位一体的数智生态,让优质均衡在技术赋能中加速兑现。



image.png







撰稿:蔡素伟

编辑:刘籴

复核:向黎、梁锡明

审定:胡志桥

投稿邮箱:nanshajiaoyan@126.com

通讯地址:广州市南沙区环市大道西117号


(本文由“南沙教研”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指导单位: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
主办单位: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服务热线:4000380120
粤ICP备14093666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48号


关注数智强师公众号